当前位置>>城市水务

我国雨洪资源丰富,雨洪收集与利用已有较悠久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洪利用的研究应用却始于20世纪80 年代,发展于9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在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国际雨水集流事业的不断推动下,我国逐步重视雨洪利用和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随着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紧缺和环境与生态问题而引起人们重视的。目前,我国在雨洪收集利用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许多学者也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雨洪的收集和利用进行初探,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只片面地针对某一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从全国的总体情况看,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从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雨洪利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众参与意识淡薄。虽然雨洪管理系统在国外非常普遍,但在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雨洪资源还没引起社会和政府的足够注意, 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雨洪资源的重要性,没有确立城市雨洪是资源的概念。对雨洪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支持,使我国的雨洪利用研究还停滞在起步阶段。虽然在国内不少地方都在建设雨洪利用示范工程,但是很多地方对水危机和雨洪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对城市雨洪利用概念模糊,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楚,对于雨洪产品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没有准确的认识,还需要时间进行宣传和推广。

2)总体技术水平低,推广应用面窄。我国在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单项技术方面,如屋顶集雨、屋顶绿化、雨污拦截与入渗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对这些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方面却仍处于探索阶段。发达国家的雨洪利用技术已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并逐步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一些国家成功地把各项雨洪利用技术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虽然我国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但只是模仿和沿用国外的经验,没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应在全面分析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雨水利用技术体系。

3)资金投入不足。在城市,政府给予的财政资助有限,绝大部分资金为建设单位自筹,给雨洪利用的推动和发展带来一定难度。虽然说雨洪资源化在国内已有不少地区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研究,并且个别区域进入实际利用阶段,但是这些大部分突出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京)。目前我国每年能发展的雨洪集蓄利用面积非常有限,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