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和泥石流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两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每年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严格的意义上看,二者在运动形式上有较大的区别,滑坡是局部剪切变形所导致的坡面土体的整体运动,泥石流则属于连续剪切形式的流动。因而一般都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形成及运动机理。然而,深入研究它们各自的机理时,发现滑坡和泥石流存在密切的联系,绝大多数泥石流(除火山泥石流等少数特殊的泥石流外)都起源于坡体的库伦破坏,或由滑坡提供松散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滑坡可以直接转化为泥石流。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区别不是截然的,在以两种不同运动方式所代表的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之间,存在着过渡阶段和过渡运动方式。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问题,从广义而言,是研究坡体破坏后各种运动形式和转化机制中特殊的一种。而从转化机理而言,这一问题主要涉及滑坡的流态化过程及特征,是滑坡流态化中极重要的一种,是和土体液化密切相关的流态化过程(流态化主要和运动形式相关,水的参与并非必要条件;液化主要涉及孔隙水压上升导致的土体强度丧失,液化土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流动) 。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是一个坡面土体从弹塑性体(或粘弹性体)的破坏开始,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特定流体形式的运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1)转化条件:在何种条件下,坡面土体破坏后会转化为泥石流。(2)转化机制:坡面土体破坏后怎样转化为泥石流。(3)转化结果:如何判定滑坡是否转化成为泥石流。坡面土体破坏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什么样的泥石流。在以往对泥石流的研究中,一般分别研究其启动和运动机理,对泥石流体的认识也基本上限于各种以流变关系为基础的模型,如Bingham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等。坡面土体破坏后转化为什么样的流体形式? 是否属于我们已认识的传统意义上的泥石流体? 这也是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这一课题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评论